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大地上上演了规模空前的人类迁移,无数生于乡间的淳朴青年离开故土,历尽漂泊磨砺,最终融入城市茫茫人海,化作城市发展的一块基石。而这一次,出自江南竹海的35万片天然竹条,不远1200公里辗转迁徙,来到北方大都会,变身为承托天津时尚生活的一片舞台。这是乡野自然与都市的一次不期而遇,也是漂泊青年们与生命之源的久别重逢。
缘起
智慧山园区位于天津高新区,业主希望能营造出富于文化吸引力的城市空间,给年轻的新城区带来活力。几年前四周线条硬朗的高大办公楼群已经成型,但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却始终面临着困难--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地面被六个突兀的地库出入口构筑物挤占分割,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地方,整体氛围遭受破坏。经过研究模拟,原地建筑提出因势利导、顺原有缺陷促成连续起伏空间的构想,并从千里之外的自然山林引入柔韧而富于生命气息的材料-竹,来与四周坚硬混凝土铸造的都市环境对冲互动,从而形成聚气亲人、能量激发的中心文化引力场。
原生 /竹
浙江安吉与安徽交界处的广袤竹海是闻名中国的毛竹之乡,竹资源丰沛,周边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竹加工传统。山林中的高大原生毛竹被采伐、运送下山,在附近村镇里精心切割成为35万片修长纤细的竹条。随后这些竹条依就其柔韧而自然弯曲的天性,逐一经由手工弯制、定形、组合,每根竹条之内蕴含着的独特生命张力就此以唯一的曲度凝固下来,汇合成一束束优雅流动的曲线。
迁徙
自离开山林开始,原竹的迁徙途经山路、村路、省道、国道、高速,辗转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在分批搭载加长的重型货车穿越千里、日夜兼程2天1夜之后,35万根原生竹条来到都市中心。当它们终于在智慧山中心区的竹结构骨架上重新一层层生根固定下来之时,竹条们用自己的躯体再现了它们记忆中的连绵山峦。
共生
层层退进的2维竹条曲线,堆叠出3维起伏的竹之山丘。新的体量与旧有构筑物相互依托共生,将场地上一个原来的负面障碍转化为两层正向空间。竹之上,是适合各种的大型开放活动的整体连续地景,空间与视角流动变化,激发人们的探索乐趣和多样性使用。竹之下,覆盖围合出的几个独立展示空间,斑驳光影透过竹条间隙洒下,兼具通透与私密。
山丘主体以原竹条板、重竹梁柱、钢制节点组合构建,中心区流动开放的共生结构与四周封闭围合的高耸混凝土建筑群强烈对比,在柔和与刚硬的相互对话之中,放松的氛围与活力逐渐滋生。
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材料,竹与东方人之间有着独特的文化情感联系。建造之初,每根竹条经由多少双手的抚触、弯曲、打磨、搬运、组装,建成之后又会有多少人或站或坐或躺,以身体的各个部位与竹亲密接触。在为钢筋水泥都市中注入了清新的自然体验之时,这片竹也已不再是竹海中的那根未经世事的竹。
后记
得益于业主的用心运营,如今的山丘广场已经成为广受高新区年轻人喜爱的城市公共空间,露天电影、夏日音乐节、艺术集市、潮乐演唱会、摩登派对、甚至年轻人一再要求的相亲狂欢......这片竹之上已经上演了数不清的故事,这座山丘已经与都市青年人的生命记忆融合在一起。